面向“十四五”规划的柔性智慧校园建设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28
来源: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郑继旺 271

/郑继旺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教育部要求“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数字化构建高等教育新形态”,深刻阐述了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要求和行动内涵。文章通过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求和评价指标的分析,简要概述了新开普柔性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实施内容,为高校在当前信息化现状下,建立可持续建设目标提供了新方法,对高校以更高站位谋划信息化建设思路、完善智慧校园平台和创新应用建设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智慧校园;可持续建设;创新应用

 

“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为主题的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突出应用服务导向,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变革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当下如何做好落实数字化转型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命题。

一、当前数字校园建设的新要求

《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并通过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和持续建设,实现长期、全面的发展。《高校治理体系中信息化能力发展研究》(陈文智,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高校业务部门、院系与信息化部门还缺乏整体的协作,最终决策依赖技术部门,缺乏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各类数据标准不统一、应用重复,数据缺失或错误;跨场景的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智能决策的需求一直未被满足等”,总结了浙江省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估三级体系和全国教育信息化评价六维体系方法,并对62所高校的成效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在从面向服务、数据治理的阶段向智慧应用、战略支撑的阶段迈进。

其中平台体系和创新方面的重点方向聚焦三个方面。首先是在教育数据应用,特别是深度数据治理全业务域的数据源方面,提升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推进跨部门的数据消费,支撑大数据师生服务和辅助管理科学决策。二是深化管理应用,基于一体化服务平台,围绕师生开展一站式、“一件事”工程,结合AI创新体验,驱动管理服务改革,支撑业务流程再造、服务模式重构,避免部门信息化系统与整体智慧校园节奏不一致,需求不能持续满足的问题。三是持续推动平台开放协同,构建数据、物联、支付、消息、门户、认证等能力开放平台,支撑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创新应用新生态,推动智慧校园持续建设发展。

二、柔性智慧校园概念

新开普集团近年来不断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了以“服务运营体系+生态应用体系+基础平台开放体系+智能终端基础设施体系”的柔性组合系统,通过柔性组合满足不同层次客户不同建设阶段的需求(见图1),按需创造新应用服务能力,有效避免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陷入部门应用系统受制于原有厂商、各部门对公共服务场景重复建设、平台推倒重建的困境响应高校一体化规划的持续发展路径,助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持续螺旋上升

 

1 柔性智慧校园的5个内涵

三、柔性智慧校园建设实施内容

依据《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规定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总体结构,在学校信息化治理体系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下,柔性智慧校园建设实施内容包含四个方面(见图2):一是服务师生和各类校内外用户的服务运营体系;二是服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顺利开展的生态应用体系;三是服务各生态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开放体系;四是推进数字校园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的智能终端体系。学校可以此提升校园整体运行效率,筑基提质赋能高质量智慧校园建设。

 

2 柔性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1.服务运营体系

传统校园融合信息门户提供了统一信息服务入口,以内容和应用为核心充当展示角色。面向未来AI互动体验要求,以及二级部门、多角色身份用户个性化需求,需要改进服务运营体系,对门户运营端在页面UI设计、人机交互、功能模块等多个维度进行用户体验升级,按身份或常用需求,自定义组合展示整体视觉风格的节日化、事件化配置、信息结构,二级学院门户、业务专区门户,智慧推荐待办、会议日程、咨询服务、资讯中心等可个性化定制;提供更智能的全域数据资源搜索功能和基于自然语音交互的数字人或智能体服务。最终在用户评价和应用埋点的数据沉淀支撑下,更好地开展智慧校园服务治理工作。

2.生态应用体系

高校的核心业务流程,如教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已经建立了常规的管理系统,并正在向智能化、移动化、全量化迭代,但实施起来需要高校克服众多数据和业务解耦、复用的难题。柔性智慧校园的内核是各个业务处室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在原有常规系统建设基础上,增加跨部门流程和创新业务,才能彰显数字校园的整体价值。可借助低代码平台和数据中台能力挖掘常规系统的数据利用价值,驱动深度数据治理。

“一件事”应用落地,实践中围绕学工处以“一生一档、一生一策”的个性化高质量立德育人策略,基于辅助决策的学生动态画像,为学生提供多场景办事大厅、为管理科室提供应用管理抓手、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支撑;围绕教务处以“全面学分制”开展个性化教务,基于数据开放平台,融合各类场景数据开展学情预警、学业分析、个人学习空间建设;围绕财务处以校园统一收费、发放、核算、支付业务为切入点,基于支付中台能力整合原本分散建立的收支业务系统,聚焦业财场景生态,统一财务资金流转业务出入口;围绕后勤处师生便捷服务场景,基于低代码开发平台和数字基座,快速实现复杂条件下的各类场景预约、多样化计费服务、智慧公寓、绿色校园、可视化运维等。

3.基础平台体系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业务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可接受IT上线周期越来越短。柔性智慧校园建设框架通过沉淀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等多类型组件,能以更灵活的方式给学校提供选择,升级替换部分基础设施,而不是直接将已经建设的“平台”推倒重来,或者被原有厂商绑架。其核心方案是通过微服务架构设计思想,围绕业务领域组建实现高度解耦的系统设计,让每个服务都可独立开发、运行、部署和维护,把对其他业务有用的部分沉淀到中台上,让前台专注于实现个性化的业务逻辑,无复杂业务逻辑的前台功能直接通过复用中台能力组合搭建完成。

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主要是解决系统重复功能建设和维护所带来的资源浪费,通过提炼出业务共性能力,将后台的部分服务职能前移,开放平台API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业务中台沉淀的共性越多,前台的搭建就越简单、越灵活,响应速度越快。基于一体化服务平台和低代码开发平台“软件工厂”、技术中台,围绕师生需求,开展一站式应用快速上线、“一件事”工程,结合AI创新体验,驱动管理服务改革、业务流程再造、服务模式重构。

数据中台是指通过数据技术,对海量业务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储存、加工,同时形成标准和口径,对业务中台和上层校园业务群提供数据能力支撑。特别是深度数据治理全业务域的数据源,通过湖仓一体化、流批一体化提升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构建面向对象的数据指标体系,加速支撑跨部门的数据消费,支撑大数据师生服务和辅助管理科学决策。

4.智能终端体系

校园用户想要随时随地自助获取资源和服务,离不开多样化场景下的智能终端支持(见图3)。校园食堂及商超消费场景中,设备迭代除了支持码卡脸的便捷支付之外,还增加了智盘、自助称重、视觉识别计费等新的自助结算形式;校园大门、楼宇、宿舍出入场景中,基于智能平板落地有序进出、空间预约(可融合按时计费等)、会议签到、教务考勤、智能控电等;水电场景中全面支持无卡化操作,提供水电联动、灵活计费等自助服务。

此外在校园场景下,用户自助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系统和终端性能需满足在平台服务异常、断网等突发情况下确保服务不中断,支持双离线,例如食堂消费时双离线码消费、宿舍淋浴水控的随机码开水等场景。

 

3 智慧校园多样化场景中的智能终端

四、柔性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效果

柔性智慧校园建设效果体现在“体验+”“生态+”和“智能+”三个方面(4),包括便捷的业务办理、深度的数据治理和智能的终端设备等。涉及校领导、部门领导、学院领导和师生等多个用户群体。提供了大数据辅助决策、预约中心、查询中心和“一件事”联办等功能,涵盖了校园生活的多个方面。

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包括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等组件,支持业务集成、数据集成、智能终端集成等能力,建立“中台体系”API集市,支持自研硬件、软件与场景的柔性组合。

 

4 柔性智慧校园建设效果

五、结语

智慧校园的终极效果是让校园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各类校园资源和服务,而这种要求也给数字校园的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面临这种挑战,结合教育部数字化转型战略指引,参考广泛的数字化转型行业案例和众多高校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经验,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技术上需要持续引入更多AI、低代码开发平台、智能硬件等要素,用户服务上需要广泛的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坚持数字基座的开放平台建设,做好IT赋能,响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组织变革,保障教育教学、校园运行、校园治理、管理服务质量螺旋提升,以一体化服务平台为支撑,以数据赋能为依托,全面提升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推动学校教育模式和治理能力的思维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构建智慧教育新形态,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