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互联网+”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美术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30
来源:河南教育信息化
作者:许英 2071

一位美术教研员在参加均衡教育创建督导的过程中,目睹三门峡学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乡村学校无法开足开齐国家要求的课程、国家投资的教学器材配备后却闲置着等现象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农村美术学科建设之路在哪里?

小规模学校的美育之路在哪里?

通过美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之路在哪里?

如果靠编制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一死结!只依靠行政推,要在基层埋下火种、干事情,成败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全市的美术教育资源、集合影响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三门峡市教育局美术学科教研团队在高位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中,探索了薄弱学科开足开齐课程的新模态。

一、政策与支持

1顶层设计、建章立制,资源汇聚、共建共享

三门峡市教育局近年来开展了“建立教研协作区”、“采取盟校模式 “城乡结对帮扶”“网络优质课展评”等活动,创新教学教研和考评模式。先后下发《关于成立三门峡市直属中小学体音美中心教研组的通知》《网络教研“破题”教育均衡》《三门峡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快乐手工”课程城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动美术学科建设高位均衡。

2、专家引领、创新实践、联动、推广成果

三门峡市教育局手工实践大课堂活动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依据“厚基础、长人文、展个性”的课程理念,经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合理整合、适当拓展、大胆创新,着力打造一个全市联动的“1+x”手工课程体系,精心设计了“三层四类”课程模型结构,进一步对学校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x个类别是拼贴、剪纸、衍纸、串珠、陶艺、布艺、编织等手工课程。

1 专家研讨会

重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先后邀请河南大学梁林梅教授、河南科技出版社副总编李肖胜、三门峡专业技术学院何建刚教授等进行创课教育,做理论、实践指导,并成立了三门峡美术学科中心教研共同体编写教材。关于手工课堂则已形成了对活动计划、组织、管理、评价等一系列工作的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

3、公益行动,提供优质资源共建平台

为打破农村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地区、师资不足、生源流失严重、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等困境,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联合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5年共同发起“2017美丽乡村小学”公益网络课堂项目

项目携手三门峡市教育局快乐手工、夏加儿美术教育、鲨鱼公园、彩虹花和阅汇、名动漫等机构和团队,开设音乐、美术、手工、科学、24节气和晨读等课程,并每周定期开展乡村教师网络培训,为农村学校进行远程支教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全国10个省份的3000多所乡村中小学实现网络课程的共建共享,帮助小规模学校走向“小而美”、“小而优”的个性化发展。

二、组织与实施

1、网研团队组织构架四部曲:建网、建模、建队、建制

限于师资、教学水平和环境的限制,开齐、开足、开好美术课程在广大农村学校实施起来的难度依然很大;区大部分学校每校美术教师往往只有1至2名,难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也缺乏优秀教师的直接引领。

1)应用驱动,提升美术教师信息素养水平

2 网研共同体

美术学科率先开展网络教研,将338名美术专职教师纳入网络研修的范畴,利用三门峡教育信息港、三门峡教研网、直播平台、各个学校校园网、美术教师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多种不同平台的优势,整合不同层次的资源,创造性地打造了多方位、多渠道的区域性学科研修网络,实现了从“教师层面”、“中心校层面”、“区域层面”三级数据的全流通和实时同步,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

2)网研平台,实现优质美术资源汇聚共享

全市的美术教师自由结合形成了对应的网研小组,先后成立手工、剪纸、书法、绘画、国画、泥塑、布艺、折纸、写生、教育理论、教材研讨、cctalk美丽乡村授课群12个网研小组,美术教研由诉苦会、取暖会、亲情会发展到分享会、交流会、科研会。美术教研组原来在学校是最小的,现在变成了338人的全市最大的教研组。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研修,表扬跑步的、鼓励走路的、督促散步的、叫醒睡觉的,形式教育管理者、研究者、教学专家、一线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对话——这些形成了教育信息、教研信息充分共享、交流与互动的网研平台。

2、创新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育应用推广新模式

“名校辐射”、“骨干引领”、“联片带动”、“网络展评”、“课题实验”“网络分享”六种模态,形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实践的新常态。

1)名校辐射:依托城区优质学校、优质资源,以强扶弱、以点带面,带动农村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发展。下发《三门峡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快乐手工”课程城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三门峡市各县市区20组、40个学校参与到美术学科手工课堂的结对帮扶试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排出一张互联网+美术课堂的大课表——分类别、分学段、分梯度,乡村学校可以自由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

2)骨干引领:在我们的团队中有行政管理专家、教育专家、科研学者时时悉心指导、点评分析,引领我们一步步前行;城区学科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网络青蓝”,探索网络双师课堂,不仅使农村学生享受到名师课堂,而且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师美术专业能力的提升,实现了师生双赢。

3)联片带动:扶贫先扶智。随着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和均衡教育的全面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急需优秀艺术课程资源2017年9月1日我们组织来自三门峡地区三县两区的38位学科骨干教师,组建三门峡快乐手工团队,打造直播教室《快乐手工屋》,推出系列网络课程。考虑到乡村学校没有专业师资、学生基础薄弱,课程的设置以寓教于乐、动手动脑的手工课程为美育突破口。

4)网络展评:以往受人力、物力条件所限,优质课比赛之类的活动,多是逐级分配参赛名额,很多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基本上无缘参与。2017年3月三门峡市教育局首创网络美术、书法优质课大赛,完全降低了参赛门槛。凡有志趣者,无论身处何校,只要教案经过审核,不限学段、年龄,均可参加活动。这一理念的改变,调动了广大基层教师的参赛积极性。本次网络优质课大赛,突破了传统的优质课评比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可通过多屏终端为师生提供实时互动的教学体验。

展评过程中,观课者及评委可随时参与点评,群里成员可视,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面;可实时与同行就教学技巧展开深入探讨,带动了全市教师、学生及家长参与观摩学习,增强了活动辐射力。即或错过播出时间,也可通过手机、电脑终端随时随地回放观看。

5)课题实验:没有研究、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教科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先决条件。那些在教学实践中的火花正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在开展网络教研的同时,三门峡市教育局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促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专项课题研究,提出以“互联网+教育”促进农村美术教师成长和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的整体性设计。

6)网络分享: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充分发挥网络教研排头兵作用,积极拓展所主持的虚拟学科主页、教育博客、微信、qq群、cctalk群等网络教研平台,有序组织提供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网络资源,并及时上传最新教研成果,积极推荐他人的创新成就,超级联结主题特色网站,时时编织梳理。

随着快乐手工课程走向全国平台,他们荣誉与责任同在,由于白天大家都有教学任务,每节课的试讲、评课、议课经常持续到深夜。在三门峡美术教研群中,思想的火花在碰撞、头脑风暴在爆发:一个难题多种解答,一个设计多重纬度评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素未谋面已成挚友。必要时,开启视频对话功能,开展面对面远程交流。

金锐局长在参与研讨时说:大家都在找问题,这是对授课教师真诚的帮助,美术学科教研氛围风正帆直,是深入的教研、整体的提升!教师们也感慨:以往面对面教研时大家碍于情面,总不好意思大胆谈出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现在在网络大家庭中,找到了归宿感,点燃了多年的梦想;能为乡村孩子做点事情,不仅是奉献,同时也开拓了视野、成长了自己。

三、成效与反思

乡村小规模学校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就能接入优质美术教育资源。三门峡地区的小规模学校如:教师平均年龄在五十五岁以上的渑池县任村崤店小学;灵宝市最为偏远的西淹塬上五村唯一一所寄宿制的窑坡小学;从未有过美术教师的义马千秋小学;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五里川镇马耳岩小学;5名教师,3人即将退休的陕县西李村岳庄小学。现在,通过线上线下的沟通努力,这些学校的孩子们通过网络有了美术课!       

2017年9月三门峡“快乐手工”团的系列手工课程《快乐手工屋》入选 “全国美丽乡村学校课程建设公益行动”,在全国直播平台上对农村学校进行远程支教。互联网助力教育“低门槛”入口的背后是更多不为人知的“高门槛”。每一节40分钟的“快乐手工”直播课,背后是教研团队长达一周的备课磨课,从课件制作到授课演示,每一个细节的周到与否都关系到全国各地孩子们是否在这节课上有收获。         

2017年5月12日,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手工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三门峡市教育局作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地市唯一受邀参展单位,展示了“互联网+”联动的全市“1+x”校本课程建设成果。

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支教,是推进高位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一种探索。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美术学科开齐而无法开足,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参与;第二,乡村小规模学校美术教育需要培养一批具备一定艺术素养的助教老师;第三,作为技能课程,美术课程出现辅导环节断崖,这是实现完整教学环的瓶颈,需进一步探究。

下一步我们计划整合吸纳其它地市、省份有志于网络支教的美术教师,为乡村的孩子打造更加优质美术课程资源,为和谐社会、教育公平添砖加瓦!